一、全文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二、注释
- “李十二” :唐代诗人李白的别称。在唐代,文人雅士以行第相称为风尚。李白在同祖兄弟间排行第十二,故被称为 “李十二”。如杜甫有《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贾至有《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等诗,都是以 “李十二” 来称呼李白。
- 摇曳:形容巴陵地区的洲渚在风中或水波中轻轻摆动的样子。
- 巴陵:即今天的湖南岳阳一带。
- 洲渚:指水中的陆地和小洲。
- 清江:指清澈的江水,这里应是指巴陵附近的江水。
- 传语:传递话语。
- 便风闻:借助顺风让话语被听到,“便” 是 “借助” 的意思。
- 山长:山脉连绵悠长。
- 秋城色:秋天城市的景色。
- 日暮:傍晚时分。
- 蒹葭:芦苇一类的植物,常出现在水边。
- 空水云:描绘了天空、江水和云彩在傍晚时分空旷、苍茫的景象。
三、翻译
巴陵地区的洲渚在风中或水波中轻轻摆动,相互分离。清澈的江水中仿佛能传递话语,借助顺风让我的话语能被你听闻。山脉连绵悠长,我看不到秋天城市的景色。傍晚时分,芦苇苍苍,江水和天空一片空旷苍茫。
四、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白的深厚情谊以及分别时的不舍、惆怅。全诗活用秦风《蒹葭》诗意,意味深长。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拟人的手法。“摇曳巴陵洲渚分”,通过对巴陵洲渚摇曳之景的描写,为全诗营造出一种舒缓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暗示了与友人即将分离的情境。“清江传语便风闻”,赋予江水以人的 “传语” 功能,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话语能随着江水和顺风传递给友人的情感。“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进一步强化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与惆怅之情。
五、作者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 “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 “诗家夫子王江宁” 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