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文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二、注释
- 烽火:古代边防告急的烟火。西京:长安。
- 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此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宫阙名,这里指皇宫。
- 龙城: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
- 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 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三、翻译
烽火映照着都城长安,我的心中难以平静。出征的号令从皇宫传出,精锐的骑兵包围了敌人的据点。纷扬的大雪使彩旗暗淡,呼啸的寒风夹杂着战鼓声。我宁愿做军中一个小小的百夫长,也胜过做一个舞文弄墨的书生。
四、赏析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志士爱国热情。三四句写军队辞京出战,“牙璋”“凤阙” 显出师场面隆重庄严,“铁骑”“绕龙城” 表现唐军神速到达前线并包围敌人。五六句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战斗场面,“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表现出征将士冒雪搏斗的坚强无畏和战斗的悲壮激烈。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全诗笔力雄劲,对仗工整,节奏明快,气势不凡。
五、作者
杨炯,唐代诗人,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世称 “王杨卢骆”,为 “初唐四杰”。工诗,擅长五律,其边塞诗较著名。